我是机场“服地魔”
(一等奖)
每当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在飞机场工作的女生,大家一般都羡慕的对我竖起大拇指,“空姐啊,了不起!”此时我会半开玩笑地说,“让你失望了,我是机场服地魔。”看着大家诧异的眼睛,我知道,大家想到了《哈利波特》里面的那个可怕的巫师,或者想到了只对娘家人奉献一生的“扶弟魔”,却哪里想到,我这个“服地魔”,就是工作黑白颠倒,在机场专门负责服务器维护的地服人员。我之所以管自己叫“服地魔”,是因为我这个机场地面服务人员有“三魔”。
这第一“魔”,是我为自己的工作着魔。我在绵阳机场负责弱电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到机场网络和电脑硬件方面的维护。虽然是负责弱电,但我的工作,关乎整个机场的网络运行。在这个办公现代化的时代,在机场这种高度科学化信息化的地方,网络正常自然极其重要。一想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我就倍加小心的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生怕留下任何隐患,危及机场的正常运行。
近几年,机场对计算机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升级自然成了重中之重。作为弱电岗位的一员,自然要冲锋在前,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工作,无数次看着冰冷机器的默默运转,我无怨无悔。我的用心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夸奖,同事的认可。对工作的重视,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无比着魔。
这第二“魔”,是我对专业进修学习的着魔。世界的信息革命,让电子产品迭代频繁,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机场网络的维护人,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电脑机器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机场网络安全,保证每一架飞机的平安降落,每一位旅客平安回家。机场是最讲时间观念的,万一我学艺不精,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给机场和旅客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我对专业进修的着魔,是我对工作最大程度的负责。
这第三“魔”,就是我魔鬼化的作息时间。由于对网络维护和检修都在飞机航班结束时才能开始。所以,当飞机不再频繁起降的夜晚,我这个服务器维护员就开始登场,进行每天的例行巡检维护。长此以往,我已经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作息规律,和“魔鬼”的生活步调趋于一致。只希望自己这个“女魔头”,技术了得,技艺精湛,我们机场的网络设施看到我,都乖乖的拼命工作,不敢偷懒,不敢擅生事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自己一个人,在机房通宵达旦的维护机场网络,我就哼唱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唱祖国》,给自己解闷。我和我心爱的绵阳机场,也一刻不能分割。我爱我的工作,心甘情愿做一个快快乐乐的机场“服地魔”。
旅客服务部 曹笛
南郊雨夜
(一等奖)
仲夏的天气瞬息万变,已是晚上11点,感觉不到丝毫凉意,反而闷的发慌。天边已聚集起成山的乌云,厚重狰狞。机坪上停着8、9架正待出航的飞机,整齐排列,五颜六色,灯光斑斓。机尾APU发出阵阵嘶吼,有些尖锐刺耳。壮硕的机械师阿伟正在放行一架川航飞机,他仔细检查着还冒着热气的CFM56发动机,手电照亮每一暗处和细节,发动机的余热蒸得他满头大汗,背上“南郊机场”几个大字早被汗水浸透,白色的汗渍在衣领和衣背隐隐可见。
旁边机位的厦航正在做出港的最后准备,廊桥已经撤离,机械员阿森正在绕机检查,俯身、抬头、上看下察,仿佛机坪上的精灵。忽然,机身上下的红色防撞灯闪烁起来,要出航了。阿森和同伴迅速插上前轮转弯销,连接飞机、牵引杆和牵引车,熟练的戴上耳机和机组交流。风已经刮起来了,小细沙有些迷眼,高杆灯迷离起来。机组给出了推开指令,阿森潇洒的抬手指示机头方向,牵引车一声咆哮,飞机缓缓推出。大雨伴着狂风也来了,阿森和他的伙伴瞬即和飞机一起笼罩在无边的雨水之中。
30分钟后,川航放行检查完毕,厦航也推出到位。外场办公室,阿伟、阿森和他们的伙伴回来了。每个人都是“落汤鸡”,工作衣和裤子贴在身上,一走一路水,个个都是“出水芙蓉”。阿伟身体强健,蛮不在乎,豪气不减。阿森有些瘦弱,风雨一浇,嘴唇青紫,打了一个寒颤。这时,对讲机急促鸣响起来:
“机务,机务,运行”
“机务收到,请讲”
“本场能见度不符合起飞条件,厦门航班准备滑回,请到24号位接机”
“机务收到”
带班的康师傅正在检查工卡填写情况,听到呼叫,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小帅、靓仔马上和我去24号位接机,其余人密切关注川航和春秋的登机情况”。
对讲机的呼叫就像给打了鸡血一般,三个人1分钟不到,已经穿上雨衣和雨鞋,跳上自行车,往远机位冲去。雨和风像黑风怪一样裹胁在每一个人身上,又仿佛有无形的手拉着你,不让你前进。低着头猫着腰狂蹬自行车,也没前进几米,雨水早从衣领、袖口、脚踝处灌进来。不经意间小帅望了一下高杆灯,平常无比明亮,今天在风雨中有些恍惚,黄色的光晕,朦朦胧胧。雨和风真是太大,飞机出航估计到下半夜了。
5分钟的骑行路程,这次花了10多分钟才到远机位,视线不佳,飞机滑回也慢慢悠悠,颤颤巍巍,平时刺眼的滑行灯有些烛光摇曳。小帅手持发光指挥棒,已经站在停机位正前方,在如箭的斜雨中挥动光亮,划破黑暗。飞机沿着滑行线,逐渐进位,缓缓的,比平时更慢。小帅指挥坚定有力,动作幅度很大,指挥棒仿佛是两把光剑,刺破黑暗,划出半圆形的光幕。雨水顺着头发,在他脸颊上形成径流,指挥棒的红光印衬下,闪闪亮亮。同时,停止线前康师傅挥动双臂在辅助指挥,相互呼应,层次分明。飞机前轮缓慢前进,碾过地面的积水,如大船般稳稳的停在停机线上,分毫不差。小帅清晰的给出关车手势,发动机的轰鸣逐渐减弱。依稀看到,机长左手贴在侧窗坚起大拇指,仿佛能听见驾驶舱里的声音:非常好,低能见度标准进位。
风雨混合夜色越来越浓,远处天地线似乎有云层分开的迹象,风雨过后,朝阳会在起飞线上更美,飞机载着归家和出行人们,定会在“南郊人”的努力下,成功高飞,远航彼岸。
摘要:文章共1200字左右。通过散文写实的方式,将机务人员在暴风雨中完成航班保障工作中的一幕场景表现出来。展现出,“南郊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牢记使命,忠于履职,默默奉献,为民航和机场建设发展事业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动人一幕。
机务保障部 李鲲
我和我的机场
(二等奖)
夜里望着天空移动的红绿灯还时不时的闪烁着,点缀着看不到星星的城市夜空,翻出过去的相册,不禁感慨已经为绵阳机场奉献了5年的美好青春。
回首5年前的那天刚毕业的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开启了我的机场工作之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见证了绵阳机场从小到大,从年旅客吞吐量“300万”到“400万”的过程。见证了绵阳机场通航“20周年”的光辉时刻。季节更替,昼夜相惜。我想,当光影无数次指引着我们,我们便与机场是最佳的陪伴。
2017年10月进入绵阳机场消防护卫部,第一个岗位就是飞机监护。 飞机监护是空防地面安全保障的一道重要关口。也是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之一。战酷暑,斗寒冬,每天与时间赛跑,与飞机为伍,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保障着每架飞机的平安起降。
那是夏季的一天,我和同事向往常一样认真值守保障着每一架航班。天气变换莫测,突降暴雨。持续不断地特大暴雨使绵阳南郊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旅客滞留。此时的我们已是全身淋湿,鞋子也是进满了水。为了确保旅客的安全,一直守护到飞机的推出。看着放弃在家休息的同事上岗执勤,我的心中又有什么牢骚可言。敬畏职责,坚守岗位,风雨无阻。早已是民航人的家常便饭。不分昼夜,召之即来,早已是民航人的作息习惯。正因为我与同事这一份的职责和坚定的值守。换来了绵阳机场每位旅客的平安出行。
一年之后,从监护岗位调去了监控室。绵阳机场监控室主要负责视频监控和建筑消防监控工作。我们就好比千万双眼睛,时刻注意机场每一个部位,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上报,让问题及时得到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在监控室的这四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把自己学到的和工作中的经验相结合,不断的运用到工作中去。去年监控室迎来了全面的改造升级,新增700多个摄像头改造完成后,可对机场围界、机坪、候机楼进行全面监控。监控镜头是采用360度旋转高清摄像机,像素可达200万,可清晰对机场进行全覆盖监控。。为了确保700多个监控镜头能够“保质量、按工期、高效率”投入使用,我和的班组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多日加班,还用“整合排查、全面调试、系统备注”等方法,在时间短、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对改造后的监控点位进行逐个安装调试,将700多个监控镜头逐一修改成对应点位的名字,通过对候机楼、机坪的每个角落进行全面排查,努力做到全方位高清监控全覆盖。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12月23日,监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通过监控队员反复调试,不断提高了新系统的操作水平,确保了监控重点部位位置正确,视频图像完整、清晰,为机场安保防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10月10日,一如既往。驻站航班已落地。看着一个个旅客离去。我来到候机楼一楼准备开始航班结束后的清场工作。突然在此发现了在候机楼角落里的一名旅客。于是我上前询问:“旅客您好,请问您是要留宿休息还是即将要离开。”没想到她一直埋着头拿着手机发消息没有理我。以为是刚才的说话过于小声,于是我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她看着我神情略显着急,嘴里支支吾吾。此刻我才发现这是一位聋哑旅客。我用手势跟她比划着,拿出手机打字询问着她的情况。原来,她家住德阳在这里等着她的丈夫过来接她。由于她的丈夫也是聋哑人,他们的视频聊天显得异常的困难,只有靠几岁的女儿来沟通。我接过她的手机,耐心的跟她女儿沟通,让她丈夫不要着急慢慢开车,我们在这里等他们。通过一步步的引导,终于找到了绵阳机场的停车场。我帮忙提着行李,带着她来到了停车场。看着他们一家人深情相拥,这一刻温馨的画面。此时自己感到无比的开心。最后离去她丈夫用感激的眼神看了看我。我挥了挥手,与他们做了告别。虽然工作很平凡、枯燥和疲惫,但是能护送每一名旅客的平安出行。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感到欣慰。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民航人不正是如此嘛。
每天巡查绵阳机场T2航展楼动火施工现场,看着T2施工日益临近尾声。机坪上飞机和候机楼旅客来来往往。作为一名民航人,绵阳机场大家庭的一份子。此时此刻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我坚信我和我的机场未来会更加美好!
消防护卫部 汪禹州
我与我的机场
(二等奖)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转眼间我已在绵阳机场工作近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我一点点退去,新人上岗时的青涩,一步步在绵阳机场的陪伴下找到自己的使命,优化自身的态度,改正自己的学习习惯。
(一)使命
可以说我的运气十分好了,入职刚好碰到了机场组织的三天两夜拓展训练,这三天里通过参加趣味活动,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许多未来的同事,通过两弹城中的历史展览,了解到先辈们牢记使命,克服一道道难关终取得成功事迹。在参观完两弹城后,讲解员问我们,如果说科研人员肩负的使命是努力研究,让祖国可以变得更加强盛,在座的各位,你们将在自己的岗位上肩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回到机场,我开始了安检站每年的传统——军训。在军训过程中,我觉得军训这件事情毫无意义,所以我问我师傅:“我们为什么要军训。”师傅笑着说:“军训是凝聚一个团体最好的方法,就这么跟你说吧,我们的工作和军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我们都需要坚守岗位令行禁止,比如说我们都是团体协作奋勇前行,而军训是最快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活动。军人们要军训是因为他们要守卫国之大家,我们要军训是因为我们需要守卫的是这蓝天。”
听完我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看了看一架架起落的飞机,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那位讲解员问题的答案。我,绵阳机场的一名安检员,我的使命就是守卫这一架架飞机能够安全起落,是保障每一名旅客的出行安全。
(二)态度
在机场上了几个月班后,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有些厌倦,不知是因为每天面对旅客都要保持态度亲和,还是好心帮忙却被说“你离远点,不知道你每天要接触多少人,脏的很”这一类的话,直到这一天中午我坐在打包处考虑如何才能熬过中午这一航班空档期时,来了三四个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只见把东西放在打包台上。“你好,是需要打包吗?”我问到,他们只是微笑的看着并没回答我,这时我只是心想,“好吧,又是一群把我当成服务员了”,虽然吐槽但还是会按流程问“包里装有打火机充电宝……”说着我看到他们几个人正在用手语交流,不知怎的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整个人突然愣了一下,晃了一下神后,立马转身去找来了纸和笔,写到“你好,请问你的包里有电池,打火机,充电宝之类的吗?”他摇了摇头又写到“打包好了15元。”然后他们付完款走了,走之前还不忘给我比了一个谢谢的手势。整个过程很快也很短,但我不知为什么感觉到十分的轻松愉快,也许是因为他们始终面带微笑,也许是因为他们最后的那一个谢谢的手势。
而在这之后我也慢慢的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开始对后面的工作又充满了兴趣,如果说以前是因为工作才可以保持亲和的态度,现在则是因为能够帮助到他们发自内心的保持和善着的态度。
(三)学习习惯
安检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训练的一个职业,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安检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我在准备考中级的时候,我们的队长为了让我们能顺利地考过,给我们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而她也会利用每个休息日的时间来陪着我们来完成这个计划。当时我们都觉得她很烦,觉得为什么其他人可以不用花这么多的时间来学习,而我们就需要。所以我们有很多时候都会偷懒,偷偷的耍小聪明偷偷的玩,虽然来了也没有怎么仔细的看图,到后面队长被调走了,我们就玩更加放肆。到考试的时候,我们这一批人基本上都没有通过,这时我们才后知后觉的觉得她是真心的为我们好。在第2次补考的时候,我们都默默的按照他的计划开始的学习,有什么不懂的拍照发微信给她,她还是会认真仔细的给我们讲解,虽然她这次没有陪在我们身边教我们如何去分析,但又好像就在看着我们一点点的学会如何去学习,到考试的时候,我们这一批基本上都考过了,而我们也养成了一个会自主学习自己定计划的学习习惯。
时光流转,四季变化,绵阳机场在一点一点的向前走,而我也跟随着他的脚步一点一点的成长。我在他的陪伴下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改善了自身的态度,养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在未来我和绵阳机场能一同进步,一同变得更好。
安检站 蒋平
从“CAUC”到“ZUMY”
(二等奖)
很高兴能有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与机场的故事,我是来自党群工作部的蒲易。今天的故事里我将带领大家共同见证我和绵阳机场成长奋斗历程。
故事的开头,我想诚挚感谢机场通航20年来为机场发展艰苦奋斗的前辈们,因为您们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才有了绵阳机场今日的辉煌,才能让如此平凡的我站在今天这个地方。此处应有掌声,既为绵阳机场的今天,也为绵阳机场发展不懈奋斗的您们而鼓掌。
于我而言,小时候飞机只是天空中会闪烁的飞鸟,上高中后,因为绵阳机场距离实高非常近。所以那时候看飞机起降便成了短暂的快乐。长长的飞机云划破天际,那时只觉有趣。2011年我考上了中国民航大学,从此与民航、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学里,我终于知道闪烁的灯光叫航行灯;长长的飞机云叫涡流。一系列的学名伯努利定理、涡轮发动机、VHF等等绘就了我的大学生活。那段时光里面星夜兼程护送我踏上求学之旅的是绵阳机场。毕业后我任职于民航广西空管分局,在那里我考取了执照,并在席位上放单独立上岗。那几年我辗转在广州、南宁、绵阳几个城市之间,夜以继日、力学笃行。从对民航知识的一无所知到融会贯通,从冒冒失失到谨小慎微;从校园稚嫩懵懂到现下淡然处之。因为热爱民航、热爱蓝天,所以一路前行一路成长。此处应有掌声,为二十四年的光阴造就了我从无到有、从零到壹的飞跃而鼓掌。
于绵阳机场而言,1997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为了进一步开拓西南天路,绵阳机场开工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四年磨一剑,终于在2001年,西南航空公司的B737-300稳稳的降落在绵阳机场,绵阳机场开启了迎来送往的新篇章。2008年,山河撼动,生命悲鸣。汶川大地震停摆了生命的时钟,但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绵阳机场人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运送物资、伤员,众志成城地守住了抗争救灾的“空中生命线”。后来短短6年时间,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从50万、100万到突破200万人次。绵阳机场不断刷新纪录、不断超越自我。从夷平山地到繁忙空港;从熙熙攘攘到门庭如市;从入不敷出到自主盈利。绵阳机场一路筚路蓝缕,一路砥砺前行。此处应有掌声,为十九年的光阴造就了绵阳机场从无到有、从零到壹的飞跃而鼓掌。
此处应有掌声,为我和绵阳机场在各自的征途上熠熠生辉而鼓掌。
山高路远,高处相见。2017年,我加入了绵阳机场,自此开启了我和机场壹加壹等于贰的故事篇章。当看到绵阳机场的航班正常率在全国末尾,当看到机场细则与实际运行大相径庭,当知道一条跑道两家单位指挥时。我意识到了绵阳机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绵阳机场东驰西骋、殚精竭虑是我作为一名职工、一名青年、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担当,这几年我在机场做过管制员、航行情报员到现在的党务工作者,不停变换角色,不停变换职责,未曾改变的是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作风。一路走来很感谢机场给了我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机会;很荣幸助力了机场吞吐量从300万突破到400万;很幸运见证了机场通航20周年光辉时刻;很坚信我将与机场携手同行接下来的无数个20年。尽管从事民航工作是安生立业的根本,但我深知它更是我穷尽一生所追逐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前行之路必将奋斗不止。我相信幸福和光明必将存在于我和机场笃定前行的途中、目光所及的将来。
此处应有掌声,为生在中国、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而鼓掌;
此处应有掌声,为这一路乘风破浪、风尘仆仆奔赴绵阳机场的我们而鼓掌;
此处应有掌声,为今天和明天我们将继续和绵阳机场同进退共荣辱、同担当同奋进而鼓掌。
未来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和我的机场,但我们将一路掌声雷鸣,一路高声歌唱。
谨以此文,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希冀未来。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党群工作部 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