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机场货检通道的X光机前,李丽红的目光如精密仪器般锐利。自2014年12月入职以来,这位货检中队的开机员用十年坚守练就“火眼金睛”,从成百上千件货物图像中精准捕捉隐患,先后获得“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集团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更在2023年绵阳市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安检理论第一名”。她以“火眼金睛查隐患,一丝不苟保平安”的信念,在安检岗位上让“专业”与“责任”具象化。
十年磨一剑,从图像里揪出“隐形炸弹”
“货检开机,拼的是经验,更是较真。”李丽红的工作日常,是与货物X光图像“博弈”——包裹里的衣物、零件、日用品层层叠加,违禁品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但她总能从看似正常的图像中,揪出那些“不对劲”的细节。
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那起“卫生纸里的火柴”事件。在行检通道执勤时,一个背包的X光图像显示“大块片状物”,初步看像卫生纸,但其中夹杂的“点状阴影”让她心生警惕。“正常卫生纸不会有这种密集的小点,更不会边缘发暗。”她坚持要求开包检查,果然在蓬松的卫生纸团里,发现了几盒散装火柴。“火柴的磷面在X光下呈点状,藏在卫生纸里最容易被忽略——但安全面前,‘好像’不行,必须‘确定’。”
在货检岗位,她的“火眼金睛”更是屡建奇功。一次,一批标注“塑料制品”的货物通过X光机,图像里有片模糊的“不规则阴影”,密度介于塑料与金属之间。她当即停机通知开包,最终在一堆塑料零件中,查出了几节未申报的锂电池。“电池不起眼,却可能在高空环境中引发火灾,必须零容忍。”十年间,她凭借这样的敏锐,拦截过伪装成零件的打火机、混在布料里的管制刀具......成了同事眼中“最难糊弄的判图员”。
荣誉背后,把“标准”刻进骨子里
李丽红的荣誉清单,是对一丝不苟的最佳注解。2017年因全年零漏检获评“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同年在机场吞吐量破300万人次时因“关键隐患拦截”成为“重要贡献职工”;2019年、2022年两度蝉联“集团先进个人”;2023年拿下技能竞赛理论第一,2024年再获“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又在党纪法规知识竞赛中摘得三等奖。
荣誉不是光环,是“必须做得更好”的提醒。她的工作台抽屉里,藏着一本磨得起毛的《安检操作手册》,每页都写满批注——“2020年版新增锂电池识别标准”“2023年补充新型违禁品图像特征”“货检特殊货物处理流程”......为了啃透理论,她把枯燥的法规条文编成“顺口溜”;为了精进判图,她收集了上千张典型图像,按危险品类型分类存档,休息时就对着电脑反复比对。
“她对标准的执行,一丝不苟。”同事们说,有次一批货物的图像与申报品名不符,李丽红立即让货运销售代表联系货主核实了三次,最后了进行开包检查,确认是因货主方工作人员马虎填报所至,最后重新填报后才予以放行。“李姐常说,‘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我们多一分仔细,飞机就多一分安全。”
向着“智能时代”,让专业与技术薪火相承
“火眼金睛查隐患,一丝不苟保平安。”这句贴在李丽红床头的座右铭,既是她的工作准则,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更是对自己每个工作日睁开眼睛的第一警醒。
谈及未来,她的目光投向更远处:“当今社会AI逐步走进了每个岗位,如果有一天能够实现智能安检,我希望可以让实践经验与AI技术相结合,把货检防线筑得更牢。”她还想把十年判图经验传给新人,“科技技术是工具,专业才是根本。带他们看透图像背后的‘猫腻’,让‘火眼金睛’一传十、十传百,安检的安全防线才会坚不可摧。”
看着紧盯屏幕上货物图像的李丽红,手指在操作键上轻快移动,那认真的样子此刻让“专业”与“责任”具象化。在绵阳机场的货检通道里,她就像一台精准的“安全过滤器”,用十年的专业与坚守证明:真正的“火眼金睛”,从来不是天生的敏锐,而是把“责任”刻进每一次判图、每一个决策里的执着。
文字:张靖榆 图片:李宇弘 文案校改:综合管理部 页面编辑:章露丹 责任编辑:朱 铮